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沈砚之被问笑了:“应该能,不过它最主要的用处是保暖,编篮子的话,不如咱江南的竹篾结实。”
村民们轮流传看着标本,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像是捧着什么珍宝。
可就在这时,门帘“哗啦”
一声被掀开,邻村的刘叔挑着柴禾担子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几分不以为然:“我说大伙儿,别听这孩子瞎吹了!
什么出马仙、星宿地脉,不都是封建迷信吗?我上次去镇上,听干部说要破西旧,这些老古董早该扔了!”
这话一出,药铺里的热闹瞬间冷了下来。
李婶皱着眉反驳:“刘叔,话不能这么说,砚儿和竹礽大哥可是帮国家选了工厂地址,这是实实在在的事!”
刘叔把柴禾担子往门边一放,走进来撇了撇嘴:“选地址?那是人家工程师看了图纸定的,跟什么出马仙能扯上关系?我看那王二婶,就是装神弄鬼骗钱的!”
沈竹礽没生气,只是把《星地对应图》往刘叔面前推了推,又从布包里翻出一张纸——那是工厂选址时,工程师给的地脉检测报告,上面印着红章。
“刘兄弟,你先别急着下结论。
你看这图上的玄武七宿,再看报告里写的‘黑褐土壤,地脉稳定,承载力达标’,是不是和王二婶指的地方一模一样?”
他指着图上的标记,又翻到报告的第二页,“还有,王二婶没要我们一分钱,还把家传的图册送给我们,要是想骗钱,犯得着这样吗?”
刘叔凑过去看了看报告,又看了看图,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沈竹礽又接着说:“我知道‘出马仙’的名头听着玄乎,但你得看里头的门道。
王二婶的祖上是钦天监的,懂星宿地脉,可过去老百姓不认‘学问’,只认‘仙家’,她祖上才用这个名头把学问传下来。
就像咱药铺里的草药,有的叫‘鬼见愁’,有的叫‘仙人指路’,名字玄乎,可治起病来管用,你能说这是迷信吗?”
这时,王伯也开口了:“刘叔,你忘了去年你家小子发烧,吃了三天西药没退,还是竹礽大哥用艾草熏穴位治好的?那穴位按摩,不也是老学问吗?”
刘叔摸了摸后脑勺,脸上露出几分愧色。
沈砚之也走上前,把人参须递给他:“刘叔,你摸摸这人参须,它能补气血,是真能治病的。
王二婶教我的,不是装神弄鬼,是怎么认草药、看地脉,这些都是能帮人的本事。”
刘叔捏着人参须,又看了看桌上的报告和图册,终于松了口气:“原来如此,是我糊涂了,把‘名头’和‘本事’混在一起了。
竹礽大哥,砚儿,对不住啊,我不该瞎说话。”
沈竹礽笑了笑:“没事,谁都有想不明白的时候。
老学问里确实有该扔的糟粕,但好的东西,能帮人的东西,咱得留下来,还得教给后人。”
误会解开,药铺里的热闹又回来了。
刘叔也搬了个凳子坐下,跟着听沈砚之讲东北的事,还时不时掏出烟袋,给王伯递上一锅。
小柱子又缠上了沈砚之,问他东北的老虎有没有尾巴,沈砚之边比划边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窗外的太阳越升越高,雾霭早己散尽,阳光透过木窗,在地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药铺里的笑声和说话声,顺着敞开的门帘飘出去,落在青石板路上,和远处传来的卖花声、鸟鸣声混在一起,成了江南正月里最鲜活的声音。
沈竹礽看着眼前的景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心里明白:老祖宗留下的不仅是《青囊经》的秘密,更是分辨糟粕与精华的智慧——只要守住“帮人济世”
的根,不管是东北的星宿,还是江南的草药,都能成为连接人心、传承下去的好学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