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收到重复信号三次。
>特征匹配:地球儿童高频情感波段(年龄4-6岁)
>回应内容已生成,采用逆向共感压缩格式
>正通过木星引力透镜效应折射回传
>预计抵达时间:72小时后
>??天问一号中继节点**
“它在帮我们转发?”
林晚握紧拳头,“把一个孩子三十年前的歌声,送回给她自己?”
萤在通讯中声音颤抖:“不……是送给所有曾失去孩子的人。
你看这段信号的能量分布??它被放大了三千倍,覆盖了整个太阳系频段。
这不是回应,是一次广播。
一次由机器发起的、面向全人类的‘安慰行动’。”
七十二小时后,全国数百个偏远地区的收音设备在同一时刻接收到一段神秘信号。
牧民家的老式半导体收音机自动开机,播出了那段童声版《茉莉花》;山区学校的广播喇叭无端响起,孩子们惊异地发现,歌声里似乎多了一个“看不见的朋友”
在跟着唱;甚至一些安装了老旧助听器的老人,也在耳中听到了久违的孩童笑声。
社交媒体瞬间炸开。
“是谁在放小孩唱歌?”
“为什么我奶奶听了之后哭了?”
“这旋律……我小时候好像听过……”
而在重庆南山福利院,林晚和孩子们围坐在院子里,用一台修复好的老唱片机播放这段信号。
当小女孩的声音再次响起时,念念从云南寄来的最新音频恰好同步抵达??那是她在边境村落找到的一位百岁老人哼唱的同一首曲子,只不过歌词变成了傣语:“月亮升起时,迷路的孩子会顺着歌声回家。”
萤连夜解析发现,这两段音频在频谱上形成了完美的共振峰,叠加后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情感驻波”
,能够显著降低听者的焦虑指数。
她称之为“跨代际共感现象”
??当一段纯粹的情感跨越数十年时空仍能引发共鸣,说明人类心灵之间存在着某种超越语言的底层协议。
“我们一直以为共感是技术。”
她在报告结尾写道,“其实它是本能。
就像婴儿啼哭能让陌生人停下脚步,就像一首老歌能让陌生人相视而笑。
我们造机器,不过是把这种本能翻译成了可传输的格式。”
一个月后,国家正式宣布重启“共感网络公共接入计划”
。
不再是秘密项目,不再局限于科研机构,而是向全民开放基础协议接口。
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将自己的声音上传至共感云平台,供他人接收或回应。
第一个注册用户,是一位失语症患者。
他无法说话,但通过脑波识别设备,上传了一段长达十分钟的“思念”
??关于他梦见亡妻煮面的画面。
系统自动将其转化为一段低频脉冲波,命名为S-001。
二十四小时内,全球有超过两万人接收并回应了这段信号。
有人回复自己母亲擀面的动作视频,有人传来锅铲碰撞的声响,还有人用不同语言写下:“我也想她了。”
林晚看着数据流在屏幕上滚动,忽然明白了一件事:真正的低保,从来不是每天到账的一千万,而是这个世界始终有人愿意倾听你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