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小说

90100(第9页)

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这样的“知遇之隆”

,是司马懿可以消受、愿意消受的么?或者换而言之,有如此光辉事迹辉映在前,那信中特意提一句什么祖宗的“知遇之恩”

,是不是就隐约有了一点阴阳怪气、乃至暗自威胁的微妙含义?

——自然,这个含义是微妙的,这个暗示是模糊的;如果单单于纠结文字,没有任何人能够指出这个替换的不妥。

仅以逻辑判断,它依然是一段洋洋洒洒、冠冕堂皇,热心鼓励重臣的好文章,大概只有天下最敏感、最细心、最阴鸷多疑的人,才能从字里行间隐约看出来那一点尖刺一样、无可辩解的恶意。

……可是,司马宣王不恰恰就是这样敏感、细心、阴鸷多疑的人物么?

最诡异也最奇妙的是,就算宣王觉察出了隐含的恶意,他也不能质问什么;因为这篇文章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少帝的原意,毫无争议的御笔;所有隐秘的要害,只在“祖宗”

两个字——但宣王难道还能派人远赴洛阳,特意询问皇帝一句,为什么要在信中用“祖宗”

么?

无从辩解,无从对证,甚至无从解惑;仅仅潜移默化,而尖刺已经扎入肌骨,万难消弭。

这大概就是传闻中文字杀人的阴狠技术,所谓刀笔吏以笔墨破家灭族,大概也不过就是这样的风范——无需扭曲事实,无需篡改原意,只要——只要更动一个小小的名词,整篇文章的基调就全然不一样了。

理论上讲,这应该是酷吏才擅长的技术。

一字活人而一字杀人,贵贱生死都在文书的翻覆之间。

至于皇帝是怎么会这一套的嘛——凝视深渊之时,深渊同样也还以凝视;大抵驾驭酷吏数十年之久,自己也终于要变为酷吏的模样了吧?

穆祺悄悄瞥了刘先生一眼,心中悄悄打了个寒战。

整体来说,老登将书信读过几次,最终只改了两句。

第一句是“祖宗”

,第二句则是信件末尾的寻常慰问。

因为司马懿上书自请其罪,表示希望削去自己的一些职权,避免外人猜疑;而魏帝当然一律回绝,表示“所请应毋庸议”

——这最后一句话,同样被刘先生妙笔生花,改为了“现亦毋庸固辞”

“所请应毋庸议”

——辞任之事,根本不必谈起;信任之处,溢于言外;此时一改,意思便大不相同。

“现亦毋庸固辞”

——现在也不必苦苦推辞;既然是“固辞”

,那就意味着司马懿的辞任其实并不算错;只是一时找不到替代,才不能不在暂时维持这个“现状”

而已;于是隐约猜疑之色,便形于言辞,令人大觉齿冷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单单从语义上看,这个改动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对不对?

第94章

少帝的信是在十二日之后寄到的魏军营帐;在这之前,它已经经历了一路的展览、宣讲、褒扬,叫全天下人都踏踏实实知道了皇帝之于司马侍中的绝对信任,有力打击了蜀军谣言的嚣张气焰。

作为搭台唱戏的另一方,司马侍中的反应亦非常靠谱,稳稳接住了少帝抛过来的球。

他大张旗鼓、郑重其事,严命下属将军营各处打扫一新,各处都泼洒黄土、插上青枝;自己再带着中军跋涉数里,亲自到关口将使者迎接入内;为表对皇帝旨意的绝对敬重,还特意在接旨前焚香沐浴,更换新衣后拜接旨意,将恭敬做了个十足十。

司马懿虽然年长,动作却依旧敏捷;他对着旨意拜了数拜,才双手接过这份薄薄的帛书,恭敬展开,快速扫过——这是臣子接旨后所谓“恭读”

的程序,说是要从头至尾,惶恐拜读,但实际上重大谕旨的大意早在颁布之初就已经泄漏,接旨的重臣了然于胸,基本都是看一眼走个流程就了事,免得耽误后面的事情。

可是,司马侍中扫过几眼之后,速度却忽地慢了下来。

他的目光由上到下,逐一掠过帛书上的墨迹,然后抖一抖绢帛,再次仔细端详头顶的印章——他居然又从头读了一遍!

即使要表示敬畏,恭读两遍也似乎有些太小心了。

不过大事当前,也没有人敢出声催促。

司马侍中一字字读过两回,终于将帛书递给身后的裨将,示意他放到香案上供奉。

“有劳尊使远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玄德李治你别怂斗罗之龙凤斗罗我在迷雾世界当众神之主征服原始人反贼平天下一人得道囤货重生,娇知青在七零被糙汉宠爆了不败战神凶灵秘闻录巫界术士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从岁月道果开始成圣网游之命轮之主第九特区农门团宠:泼辣娘子福运绵绵明末边军一小兵万古之王全能小神医高武:我有一个合成栏射雕之江湖大国航空无敌召唤之最强人皇箭魔我家老婆是娇气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