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林昭欲言又止:“可她现在连话都说不清了……”
“那就让她听见我们的声音。”
沈砚打断她,“你要在她床前朗读《伪贤录》第七篇,就是那个村官私吞救济粮却被孩童揭发的故事。
告诉她,她的学生已经在西北教会三百妇女识字,其中一人写了第一封举报信,扳倒了一个贪腐乡长。”
林昭含泪点头。
三日后,她启程南下。
临行前夜,沈砚将一枚铜制书签交给她,上面刻着四个小字:“声声相续”
。
与此同时,金陵方面传来消息:原定于春季召开的“民间思想遗产整理座谈会”
第二次会议,因高层争议暂缓。
有官员质疑《陆子政议》中“民可共治”
之说“过于激进”
,建议删改后再出版。
更有匿名文章在内部刊物发表,称“某些所谓启蒙运动实为煽动之始”
,影射沈砚及其弟子“借教育之名,行颠覆之实”
。
消息传到书院,群情激愤。
学生们自发集会,要求公开发声抗议。
阿舟却劝阻道:“我们不是为了对抗而存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种可能。
与其争一时口舌,不如做一件实事。”
于是,景阳书院联合流动书院沿线五十个村庄,发起“千村共读”
活动:每村选出一名代表,在同一天同一时刻,齐声诵读《灯火集》第一章《破晓辞》。
他们用喇叭、用锣鼓、用山歌调子传播那段文字:
>“天未亮时,不必等炬。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火种,
>只需轻轻一吹,便可燎原。”
那一天,从皖北荒岭到闽东渔港,从湘西苗寨到赣南客家围屋,数百个村落同时响起朗读声。
有老人拄拐跟读,有孕妇抱着肚子轻吟,有盲童靠听觉复述全文。
一位退休邮差骑着自行车,带着录音机走遍十里八乡,把各地声音录下,剪辑成一段长达四十五分钟的音频,命名为《大地之声》,寄往教育部、宣传部及各大媒体。
七日后,中央电视台罕见地播放了一段五分钟纪录片,标题为《那一夜,中国在读书》。
镜头扫过雪地中的帐篷学堂、煤油灯下的祖孙共读、田埂上用树枝写字的孩子……最后定格在一块石碑上,上面刻着八个大字:“人人皆监,防弊始于疑”
。
舆论为之震动。
一周后,教育部正式宣布:《中华传统治道丛书》出版计划不变,《陆子政议》全文保留,仅作学术性校注。
同时增设“基层智慧挖掘工程”
,拨款支持全国百所乡村书院建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