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湘西行前夜与启程
出发去湘西的前一天晚上,沈家书斋的窗棂上还沾着江南正月末的最后一点寒气,檐角的灯笼晕出暖黄的光,落在书案上那摊开的行囊上。
沈竹礽正弯腰整理布包,手指抚过一枚铜制罗盘——盘面上的天池泛着暗哑的光,指针在“壬丙”
方位轻轻晃了晃,那是他年轻时在徽州寻来的老物件,这次特意带在身边,应付湘西复杂的地脉。
沈砚之蹲在一旁,把小鹿骨小心翼翼地放进锦盒里。
那骨头泛着温润的奶白色,表面刻着的星纹经过数月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愈发清晰,指尖能摸到纹路凹陷处的细腻触感。
他忽然想起去年深秋在东北见到乌林答氏的情景:那时千山刚落了第一场雪,乌林答氏穿着靛蓝布衫,从怀里掏出这枚小鹿骨,说“沈家小先生该用得上”
,当时只觉得是件普通信物,如今才懂这星纹里藏着的牵连——从江南迁坟时挖到的镇墓罐,到东北钦天监石碑,再到眼前这枚骨片,沈家的秘密像一根隐在时光里的线,正一点点被拉紧。
“把《青囊经》残页再包一层油纸,湘西多雨,别让潮气浸了字迹。”
沈竹礽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沈砚之应了声,拿起桌边的桑皮油纸,小心翼翼地把残页裹好。
残页是米黄色的麻纸,边缘己经发脆,上面“星地相应”
西个字是用朱砂写的,和玉佩上的“星地”
二字笔迹如出一辙,他指尖划过纸面,能感受到墨迹干涸后留下的细微凸起。
布包里的东西渐渐满了:王二婶送的《星地对应图》卷成筒,用红绳系着;《东北草药图》上还夹着几片晒干的人参叶,是去年在千山采的,沈竹礽说湘西多湿毒,人参叶能清热;王氏下午刚炒好的生姜片装在布兜里,当归则用油纸包了三层,散着淡淡的药香;最底下压着那张湘西矿脉图,图纸是用棉纸画的,矿洞的位置用墨点了个圈,旁边“辰州矿洞,藏青囊全本,有蛊守护”
的字迹力透纸背,是王二婶太爷爷的手迹。
“祖父,你说湘西矿洞里的蛊厉害吗?我们能对付吗?”
沈砚之把玉佩放进贴身的布袋时,终于问出了藏在心里几天的担忧。
他之前听村里老人说过辰州蛊的厉害,说有的蛊能附在草叶上,沾到皮肤就会发痒,有的能藏在水里,喝了就会腹痛不止,越想心里越发紧。
沈竹礽停下手里的活,从书案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两粒深褐色的药丸:“这是用雄黄、金银花和穿心莲做的解蛊丸,乌林答氏去年教过我配法,提前吃一粒,能防普通的草蛊。
而且你看这矿脉图,旁边标着‘沿星纹走,避湿瘴处’,说明矿洞里的安全路线和星纹对应,我们有《星地对应图》,能顺着星纹找路,避开蛊虫多的地方。”
他又拿起罗盘,指着盘面的玄武七宿:“你忘了?之前在东北学的北方星宿对应地脉,湘西属南龙,星宿虽不同,但‘星地相应’的道理是一样的,玉佩能感应星纹,遇到危险会发热,有它在,我们心里也有底。”
沈砚之接过药丸,放在嘴里嚼了嚼,有点苦,但想到能防蛊,又觉得安心了不少。
他把瓷瓶放进布包侧袋,摸了摸贴身的玉佩,玉佩带着体温,贴着胸口很暖,像有股力量在支撑着他。
那天晚上,沈砚之睡得不沉,半梦半醒间仿佛真的到了湘西的辰州矿洞。
矿洞里很暗,只有手里的火把发出跳动的光,墙壁上刻满了星纹和八卦纹,星纹的走向和玉佩背面的一模一样,他伸手去摸,石壁冰凉,星纹的凹槽里还沾着水珠,滴在地上发出“滴答”
的声。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一个石盒,石盒是青石雕的,上面刻着沈从义的名字,他刚要伸手去开,就听见祖父的声音:“砚儿,该起了,再不起赶不上早班火车了。”
沈砚之猛地睁开眼,窗外己经亮了,晨光透过窗纸照进来,书案上的布包还放在原地。
他揉了揉眼睛,想起梦里的石盒,心里又激动又期待,匆匆穿好衣服,跟着祖父去堂屋告别。
堂屋里,王氏己经把早饭摆好了,小米粥冒着热气,还有沈敬之特意做的酱肉包——知道他们要坐长途火车,特意多做了几个当干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