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有好奇学生进去看了。
随后,室内又多了一声:“不可能……这……不可能……”
就在更多的人奇怪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有人从大讲堂内出来,被人拽住后,他几乎是整个人都处于还有些懵的状态:“陆九思写出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众人笑道:“这句诗确实极佳,但以陆九思之才,他写出这句诗有什么可惊讶的?”
“但他是在诗赋科第二场的场上写出的这首诗。
诗赋科场上!
!
!
!”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一下子便面色或青或红,已然震撼到无法发声了。
而陆安早早就开始了第三场考试了。
最后一场,试策二道,与子、史、时务相关。
第一道策题:
吾闻古之赈灾,或发仓廪以济饥,或赐布帛以御寒,皆以全民生为要。
然管子之后,时有“以役代赈”
之制,使民修堤筑渠、垦荒造屋,虽劳其力,而官给廪食;今世承此遗意,行“以工代赈”
之法,非惟救饥馑于一时,亦使民免坐享之讥、惰逸之弊。
昔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
,然徒施廪粟,恐民失自强之心;若役而偿之,则劳有所获、贫有所恃。
试问:以工代赈之法,较直赈钱粮,其义何以更深?尔诸生稽古通今,其详陈之。
陆安一个字一个字看完题目后,就懂了。
题目问:以工代赈比直接发粮好在哪里。
陆安拿手指轻轻点着卷子,陷入思索之中。
这道题比较简单,常见的思路她能列出至少三种。
比如:以工代赈既能解决灾民生计,又能创造公共价值(如修水利、建道路),避免直赈钱粮的单向消耗。
比如:组织灾民参与工程可防止其流散生事,同时通过集体劳动增强社会凝聚力。
还比如:劳动使灾民从“被动受助”
转为“主动自救”
避免灾后因群体性绝望而选择报复社会或者形成依赖惯性,造成国家负担。
但是这三种……尤其是前面两种太常见了,想要获得高分,不能往这方面想。
她敢笃定,这个考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会选择前面两种思路作为核心。
……
陈季明本来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打算三年后再来了,但看到今日份的第一道策题时,默然良久,最后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又摸了摸卷子上的墨字突点,几要喜极而泣。
这题!
这题他会啊!
不就是问以工代赈好在哪里吗?这肯定是好在为国家节省钱粮消耗,且增加水利建设的同时,还能控制灾民流动,不让他们闹事吗!
终于!
他也能秒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