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沐朝弼对纳黎萱这类世家子天然亲近,却对杨帆心存疑虑,两人观念迥异,沐朝弼秉持英雄创造历史的理念,而杨帆认为历史的真正动力是天下人的合力。
杨帆让纳黎萱跟随自己,是希望他能接触普通士兵民夫,改变旧观念,以便将来复国后能理解大明变法,成为合格盟友。
纳黎萱也察觉到沐朝弼与杨帆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随后,纳黎萱谨慎地向沐朝弼讲述莽应龙的为人,提及他独断霸道、性情暴虐,兄弟子侄都对其心怀怨恨。
比如他曾霸占猛勺的夫人后又将其杀害,还对所灭小国诸侯进行屠城灭族,对邉罗国王和老臣极尽羞辱,导致多人自杀,自己也是因此才逃出勃固城。
沐朝弼听后,觉得自古英雄多霸道,同时也明白了杨帆让纳黎萱讲述的用意,是想说明莽应龙兵败后众叛亲离。
他询问纳黎萱,若拥兵五万会如何做,纳黎萱表示莽应龙虽暴虐却狡猾,有不少强援,若自己有兵,会先据城经营,多年后再吊民伐罪。
沐朝弼由此看出杨帆并非要借兵给纳黎萱,转而让杨帆说明意图。
杨帆指出,莽应龙亲征兵败,佛朗机与大明水师谈和,大势已去。
但他狡诈地出卖亲兄弟,匆匆南下是为拉拢孟人,稳住局面后便会对其他势力下手,而让猛勺坚守阿瓦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沐朝弼起初对“出卖兄弟”
的说法存疑,认为猛勺坚守阿瓦或许可行。
杨帆解释说。
“等麓川王子思轰到后,召开土司盟会,阿瓦便可传檄而定,无需强攻。
因为阿瓦守军多为受莽应龙荼毒的土司兵,未必会助猛勺坚守,甚至可能将其擒获送来。
若大军打到勃固,会因名不正言不顺遭缅人拼死抵抗,难以成功。”
沐朝弼认可此说法,却担忧不进军会有损失。
杨帆表示。
“不宜深入缅国,否则会被莽应龙冠以不义之名,促使缅人团结抵抗,而纳黎萱去邉罗独立,号召各国讨伐莽应龙,定会得到响应,效果胜过明军南下。”
沐朝弼赞叹杨帆高见,又疑惑是否要放弃阿瓦和不设缅中宣慰司。
杨帆却称不仅不要阿瓦,还要让猛勺继续做阿瓦之王,这让沐朝弼和纳黎萱都大为不解。
杨帆向沐朝弼阐述策略,提出不应给莽应龙打出抵抗外辱义旗的机会,而要让猛勺、纳黎萱、阿瓦人及所有受莽应龙欺凌的人起来反对他。
他认为北缅各族虽不满莽应龙,也不满麓川人,猛勺相对更得人心且能被各方接受。
故主张大明支持猛勺成为“蒲甘王”
,让其公开反对莽应龙,如此既能化解边患,使缅中受大明节制,待时机成熟再封其为缅中宣慰使,以求得长久安定。
沐朝弼认可此策略的高明,但担忧麓川人、阿瓦王后人、木邦人、钦人等土司不愿受猛勺节制。
这些土酋霸道且互不相服,稍不如意便会动武,说服他们并非易事,同时也明白了杨帆坚持在新维召集土司盟会的用意,是想借大军胜势逼迫土司接受该策略。
纳黎萱认为此计可行,北缅民众乐见阿瓦免于战祸,大明此举会让各国感佩,怨气将集中于莽应龙。
虽土司可能不情愿,但大明可严加训斥,令其以民众期望为重,随后他跪倒请命支持该策略。
杨帆见其已理解自己的理念,颇为欣慰,沐朝弼也觉得此议可行,认为能减少自身麻烦,无需频繁南下征讨。
杨帆决定不等麓川小王子思轰,半个时辰后就让土司们立盟约,不久思轰赶到,向沐朝弼行拜礼,沐朝弼因他迟到而不悦。
在沐朝弼示意下,思轰向杨帆行礼,自称麓川守备。
杨帆观察到思轰并非易与之辈,深知其可能是猛勺成为“蒲甘王”
的最大反对者。
杨帆询问思轰是否知晓盟会目的,思轰猜测是为筹措缅中大局。
他先痛陈麓川先辈获罪上国,表明自己会痛改前非,随后在沐朝弼催促下提出,鉴于莽应龙兵败、人心不稳、勃固城危机四伏,建议大明重建缅中行省,效仿大元旧例。
自己及其他土官会拱卫上国。
沐朝弼对缅中行省之议不以为然,杨帆则认为缅中诸土司难缠,阿瓦作为南亚枢纽,协调各方难度极大。
他想到麓川人曾攻陷阿瓦、杀害阿瓦王族等往事,明白思轰想借缅中行省掌控大权。
同时考虑到若不给思轰安排合适位置,可能引发动乱,影响云贵民生,便打算先不表态,观察后续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