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周老愣了一下:“你是认真的?这不是通信,是象征性的行为。”
“我知道。”
林晚平静道,“但他用了三十年等一句回应。
我们至少该让他知道,他的存在已被铭记。”
老人久久未语,最终点了点头。
当夜,天文台启动闲置多年的深空探测阵列。
汤瓶被置于感应器中央,其散发的热量经量子传感器捕捉,转化为一段持续分钟的低频波动信号,叠加在传统无线电波之上,射向宇宙深处。
与此同时,全国十三个记忆站点同步举行守夜仪式。
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轮流朗读陈昭日记中的片段:
>“今天下了小雨,我想起阿妈煮的红豆汤。”
>“北斗七星偏移了0.3度,不知人间是否也变了模样。”
>“如果我能走出去,最想做的事,是去电影院看一场喜剧片,笑一次。”
南极科考站的科学家将信号录入冰芯存储层;日本京都的僧侣在古寺钟楼敲响百响祈福钟;巴西的孩子们用荧光颜料在贫民窟墙上画出一幅巨大的星空图,中央写着:“**你不在黑暗里**”
。
而在重庆福利院,念念带领所有孩子种下一棵新树。
树苗来自云南山区,据说是陈昭家乡特有的品种,耐寒抗风,能在岩石缝隙中生长。
他们把那枚“星辰未眠”
徽章埋入树根下,并齐声说道:
>“陈昭叔叔,我们记得你。
>你的星星,永远亮着。”
信号发射后的第七天,奇迹发生了。
原本毫无动静的边境气象站,突然连续三天在凌晨两点整发出稳定脉冲。
频率不再是求救代码,而是一段简单旋律??《茉莉花》的前八小节,正是念念曾在收音机里哼过的版本。
更令人动容的是,最后一次传输结束后,电报机自动打印出最后一行字:
>谢谢你们,让我死前听见春天。
此后,信号永久中断。
林晚带着团队跋涉二十一天,终于抵达那座荒废气象站。
他们在入口处发现一本完整的日记,封面写着:“交给能听懂的人。”
日记最后一页,陈昭写道:
>有人问我怕不怕孤独。
>怕。
但更怕被遗忘。
>如今我知道,我的声音穿过了山,越过了海,甚至飞向了星空。
>那么,我就不算真正死去。
>因为记忆是有重量的。
>它会压在某个人心头,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