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炼钢厂的电力总量达到了一千二百八十个千瓦时,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电解氧的速度大大的提高了,氧气的压力和密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炼钢厂在吹氧炼钢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氧气流的压力增强了,这一点小小的变化,却让钢水里的废渣数量大大增加,整个钢材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而宋应星那里,双气缸改良版蒸汽机也成功下线,经过测试,运行状态比单气缸蒸汽机平稳多了。
在得知发电厂那里更换下来了一台四千瓦发电机之后,宋应星脑洞大开,竟然想试一试用蒸汽机去带动发电机看看能不能发出电来?
宋应星马上找到方以智,提出来了自己的想法,这也引起了方以智的兴趣,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试一试,把蒸汽机和发电机联合起来。
他们仔细研究了发电机和蒸汽机的构造,经过一番测量和计算,开始动手改造。
两人齐心协力,竟真的把蒸汽机和发电机连接在了一起。
一开始,尝试并不顺利,发电机只是发出微弱的电流,还达不到原本发电量的一半。
但他们没有气馁,能经过观察水力发电站的电机运转情况和蒸汽机下的电机运转出来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发电机的转速太慢,这才发不出电来。
宋应星不愧是历史上有名的发明家,他在思考如何把发电机的转速变快的时候,想起来了机床用的减速机。
宋应星一拍脑门做了一个决定,把减速机反过来用不就是增速机了吗?于是两人还真搞了一台减速机来反着用,结果却发现蒸汽机根本就带不动。
两人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应该是增速机的增速倍率太大,才造成蒸汽机卡机死机。
于是两人又重新设计了增速机,把蒸汽机输出的转速只提高到了三倍。
终于,在这一次尝试中,发电机成功发出了不稳定但足够大的电流!
大家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发电方式。
程风听到宋应星的汇报后,很是高兴说:“宋部长和方组长的这次蒸汽机与发电机组合的尝试,是大家学会自主研究的一个好开端。
你们的这个新尝试,为我们的电气化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
因为你们的这次尝试,我们有了建火力发电站的可能,就算没有合适的河流,我们也能发电了。
有了这蒸汽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以后咱们的电力供应可就更稳定,就可以在各个城市乡镇进行推广。
有了这个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发电的火力发电机组,我们就算没有足够的耕牛,也可以用电机来制造有线电动拖拉机来代替耕牛。
用电动拖拉机耕地,效果更高,速度更快。
这会大大的加快我们开垦荒地的速度,降低农民种地的难度,让很多事情都能更方便地开展!
你们的这个发明,将会被记录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史册上名流千古。
有人说宋部长和方组长在研究蒸汽机和发电机结合的问题上,浪费了太多的资源,这是不可取的。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在科技研究的这个条路上,大家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更不要怕失败。
科学研究就是要解决一个个的难题,攻克一道道的难关,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最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每一个项目的研究上,只要我们做到大胆构想,再小心求证,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即便是失败了也不怕,失败的多了,就更容易成功。
失败是成功他娘,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向成功更进了一步。”
程风如此鼓励的话语,让众人受到鼓舞,干劲十足,开始计划进一步优化这个发电系统,争取让它的效率更高,为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看到蒸汽机的进步,程风放心了,这仿制起来就是比现研究来的快,哪怕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也只需要踩一个脚印就行。
等到试制出第三代蒸汽机样品,就可以考虑上火力发电厂和蒸汽机车,也可以规划铺设火车轨道。
一想着铺火车轨道,大少又想起了东北那茂密的森林宝藏,那一棵棵的巨大树木,可都是优质的枕木。
“是要为明年去东北的事情做准备了。”
程风开心的去了木器加工厂,给加工厂下了一项任务,先停下其它的生产,集中力量在明年三月前加工出四千道双层窗框和六百道双层木门。
负责木器厂工作的老头熊兴建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奇怪的双层门窗,有些不解其用意:“风哥儿,是什么样的房屋这门窗都用双层的?”
程风也不隐瞒,直接说道:“这是为去辽东的队伍准备的,辽东那个地方气温实在是太低,单层的门窗根本挡不了寒风。
所以要搞这种双层的门窗,不但门窗是双层的,那墙都得是双层的夹层墙,不然冬天实在太遭罪了。”
熊兴建惊得低头,看着眼前的少年:“风哥儿你要到辽东去打建奴?”
程风摇摇头表示:“不是,我怎么可能到辽东去打建奴,我只是想到建奴的背后去抢块地盘种人参,养梅花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