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宋应星道:“公子还是不知道民生的疾苦啊,那多锭子纺纱机好是好,可是机器不能多用啊。
如果所有纺织作坊大量使用这种机器,江浙一带数十万靠纺纱谋生的女子将失去生计。
做买卖也要有底线,不能因为一台机器让这么多的人被饿死,那是会遭天谴的缺德事。
即便是作坊主在追求利益,那也是有底线的,也不敢做这有伤天和的事。”
“作坊主有底线?我怎么那么不信呢?每到灾年的时候,那些卖粮食的拼了命的涨价。
让老百姓都买不起粮,那叫有底线?宋部长逗我玩的吧。”
这话说得,宋应星也不开心了:“就说你不知道民间疾苦你还不认。
那些卖粮的是倒买倒卖的商人,他们不是作坊主。
买他粮食的也不是普通老百姓,那都是些做买卖的商贩。
普通百姓只有卖粮的命,哪有买粮的命?卖粮的钱最多就够上个税,哪有多余的钱买粮?
不管是灾年还是丰收年,那粮价高低跟普通老百姓都没关系,横竖他们都买不起。
你不了解这些,就别乱给别人下定论。”
对哦,好像是这个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种地的哪有买粮吃的,他们除了卖粮食上税就是卖儿卖女上税,什么时候轮到他们花钱买粮了?
丰收年他们都没钱买粮,更何况灾年,好像那些粮商除了收购粮食的时候,压压价,之后就跟那些种地的没什么关系了。
粮商的粮食涨不涨价,好像跟种地的农民是没有一点关系,自己这是魔怔了。
突然间醒悟了过来。
这蒸汽机和多纱锭纺纱机应该是很早就有,只是因为需要大量的柴火,运作成本太高才没有大规模使用。
中国不使用这种机器并没有影响到纺织行业的生产进度,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厚,完全靠人力就能解决,不需要借助机器。
欧洲为什么会爆发工业革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欧洲三十年大混战,把人都打光了,各企业主找不到足够的人手来进行生产。
为了解决工人严重不足的情况,欧洲被迫借助机器的力量来保证生产,这才催生了对原始机器进行大改良的动机。
一看两人说着说着竟然争吵起来,袁老太爷忙站起来安慰:“风哥儿,宋部长,你俩是怎么啦?咱们不是在说机器吗?怎么说着说着说到粮食上去了?”
程风自己也回过味来了,朝宋应星笑了笑:“对不起宋部长,是我想岔了,我把商人和企业家搞混了,商人唯利是图,他们手里没什么东西,靠的就是倒买倒卖吃差价。
企业家不一样,他们是生产者,人力资源组织者,虽然他们谋利也是靠的差价,但他们吃的是技术和劳动力差价。
所以他们需要的是人力资源,自然不能干出那种一棍子把人全打死的事来,所以企业家会考虑当地的民生,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商人是没有地域性,他们走南闯北干的就是倒买倒卖的生意,只要能够低买高卖赚到钱,当地的民生死活,跟他们是没有实际上的关系的,所以商人不会考虑到民生问题,但企业家会。
要不怎么说,只有办实业才能救国,这点我错了。”
白娘子笑道:“其实你们说的这些也不全是,主要是那个机器要烧柴火,柴火需求量还很大,运用成本太高了。
大多数的作坊不到应急的时候不会启用,并不是说这些作坊主都心善,都是像宋部长说的那样,是怕那些纺纱女子失去生计。
其实绝大多数的作坊主都没想这么多,不使用那机器,单纯的就是因为运行成本太高,用不起。
两位也别争了,咱们继续说机器吧。”
程风笑笑:“行行,咱们还是说机器不说这事了。
不过宋部长说的蒸汽机,还有八纱锭纺纱机,我还是想找机会见识见识。”
宋应星道:“明年我要进京参加会试,公子到时可以和我同路,我带你去江浙一带的纺纱厂看看。”
程风笑了:“那好,一言为定,明年无论如何我也陪你京城走一遭。”
袁老太爷又道:“说实在的,那机器用来带动机床,真的不怎么样,就像抽了风似的,时快时慢,加工啥零件都加工不出来。
不过用来带动冲压机倒是挺好,比以前的畜力带动效果好太多了。”
程风也就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争辩,确实自己的理解也是错的,自然也就跟着袁老太爷的话题:“老太爷,你们试过用那蒸汽机带冲压机了?”
袁丙辰从兜里掏出两枚硬币,放在桌面上,朝着程风的方向轻轻一推:“风哥儿你自己看,你提供的那图纸,我们照着试做了,看上去挺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